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五节 血战同萌关 (第1/2页)
马关本身就是日本本州岛西部最重要的关卡。数百年来马关一直是本州岛防御九州岛方向的主要据点。同时日本本州岛中央山脉一直延伸到了马关东北面在这里有一座更重要的关卡即同萌关。以往同萌关是本州岛防御在马关登陆的敌寇的主要地点而现在则成了明军抵抗来自东面的叛军进攻的最为重要的据点。
在上一次东征时明军虽然在马关附近成功登陆但是却没有立即派兵占领同萌关结果让织田信长能够率领大军顺利到达马关城外结果明军第三军与第六军在此与日寇打了一场大规模防守战役伤亡相当惨重。东征之后明帝国获得了马关的驻军权一方面将马关建设成了重要的通商口岸另外一方面也将马关建设成了明帝国在本州岛西部最重要的军事据点。而这其中距离马关大概十五里的同萌关就是守卫马关的最外围防线也是马关之外最重要的据点。
在西军反叛的时候明军的防线从京都一直向西撤退先后在神户冈山福山等地与西军生激战不过明军因为准备极为不充分且兵力太过于分散都没有能够挡住日寇的疯狂进攻一路退到了马关。而谢正卿率领的第一师的骑兵到达了同萌关之后就留在了这里一个团的两千五百名官兵肩负起了守卫同萌关的艰巨任务。而正是他们的殊死抵抗最终挡住了日寇疯狂的进攻。
同萌关其实是一座两面临敌的关卡与明帝国的很多关卡都不一样。最初日本在修建这座关卡的时候考虑到地是来自西面的进攻所以防御都是针对西面的。而后来明帝国在控制了同萌关之后。主要防备的是来自东面的进攻所以在关卡东面建设了一道新地城墙。结果同萌关成了一座建立在两座山峰之间的堡垒可以同时抵挡东西两面的进攻。
也正是如此谢正卿率领的骑兵团才能够在此挡住日寇的疯狂进攻。当时。他手里只有两千五百名官兵虽然关卡内存放了不少地粮食弹药等作战物资不过相对于十多万疯狂的日寇叛军而言他这点兵力确实太弱小了。
日寇在到达了同萌关之后立即展开了进攻。谢正卿也开始了三个多月的防御作战。两千五百名骑兵都放弃了自己的战马开始用步兵的火枪以及守军留在关卡上的火炮抵挡日寇的进攻。当然同萌关并不是唯一能够到达马关地通道。在明军舰队没有办法参战的情况之下日寇还可以通过沿海平原直接杀向马关。不过日寇将领很清楚要想保证顺利进攻马关。就必须要拿下同萌关。而且只要同萌关还在明军的掌握之中他们的后方就得不到安全保证。因此在派遣部队从沿海平原杀向马关的同时日寇包围了同萌关并且先后调遣数万军队对同萌关动了疯狂的进攻。
与大多数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样虽然日寇叛军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火器不过并没有如同明军那样的炮弹日实心炮弹对同萌关城墙的威胁就没有那么大了。相反。谢正卿率领地虽然是骑兵不过他们却有充足的弹药储备。加上地形更有利于防守结果数万日寇轮番进攻了三个月同萌关却依然在明军的掌握之中。当然谢正卿是正统的骑兵军官他跟随邓茂征战这么多年学到的最多的就是进攻即使是在防御之中。谢正卿仍然没有忘记进攻。也只有进攻才能拖住日寇的疯狂进攻。而被动的防御根本就不可能确保同萌关的安全。
前十日的战斗极为关键。而谢正卿也在这十日地战斗之中展现了自己地指挥才能以及勇猛作战的风格同时也让日寇尝到了苦头。连续三日谢正卿率领骑兵冲出同萌关借助关前地形险要不利于大规模兵团作战地特点数度击溃日寇的进攻甚至在战斗中击毙了一名日寇的高级将领振奋了军队的士气与斗志。
接着谢正卿利用日寇重新组织进攻准备用火炮轰开同萌关城门的机会率领五百骑兵徒步穿越了北面的山区沿着一条几乎不可能通行的险道出现在了日寇的后方趁夜偷袭了日寇的营地炸掉了日寇储备的上万石炸药并且烧毁了日寇的大量粮草为守城部队争取到了数日喘息的机会。
受到了沉重打击之后日寇也放弃了迅攻占同萌关的想法开始派重兵围困同萌关并且让主力部队绕过了同萌关从沿海平原杀向了马关城。也就是从这开始谢正卿率领的两千多帝国官兵经历了最为残酷的三个月的战斗。
可以说日寇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同萌关的进攻即使是在马关城外的战斗进行到最残酷的时候日寇也没有撤走围困同萌关的军队。原因很简单明军的增援部队随时有可能到达日本而且明军的舰队随时有可能出现在懒户内海。如果不能占领同萌关那么就无法向进攻马关的部队提供有效的支持。到时候就算是占领了马关他们也守不住马关。所以同萌关直接关系到了整个马关攻防战的结局。
三个月之内守卫同萌关的两千多明军几乎没有睡上一个安稳觉几乎没有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不带伤。在战斗最艰难的时候就连重伤员都拿起了武器加入了防御作战的行列。
在七月十五日日寇在两个方向上对同萌关动了最为疯狂的十八轻进攻并且集中了三百多门火饱猛烈轰击同萌关。这一日至少有三百名明军官兵阵亡两倍于这个数字的明军官兵负伤。在最危机的时刻日寇甚至杀上了城墙。结果数十名明军官兵抱着敌人一起从城墙上跳了下去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帝**人的职责。
七月二十八日日寇再度猛攻同萌关甚至挖掘了一条进入关内的地道准备派兵渗透到关内。然后里外配合攻陷同萌关。谢正卿及时地现了日寇的企图并且找到了日寇地道的出口。然后将上千斤的桐油注入了日寇的地道内烧死数千名藏身在地道内地日寇瓦解了日寇的偷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