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最终解释权在我这儿 (第2/2页)
“甚至在《牧马人》,许灵均面对出国继承家业的诱惑,毅然决然地拒绝,始终心系家与国。”
“这些难道不是时代的音符么?”
“主旋律并不狭隘,十分十分的广阔,它应该属于一切反映真善美的故事。
主旋律也可以很好看,只要观众能走进影院,真正耐心坐下来,是耐得住看的。而目前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让观众走进影院,如何能寓教于乐,如何能让主旋律电影得到人民群众的喜欢……”
嗯?
艾部长一翻,竟然没了,方言怎么能断在这里呢?
被勾出读瘾的他正想看看接下来怎么说的呢,结果笔锋一转,扯到下一个问题去了。
比如建议为主旋律电影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性配套,如成立了主旋律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
又比如设立摄制重大题材故事片的资助基金,推动“主旋律”登上我国影视领域的主舞台。
嘿!
方言这小子真的是太滑头了!
艾部长摇头失笑,要不是他是文化部门的宝贝疙瘩,在电影局被划拨到广电部门的时候,说什么也要利用他身为电影局旗下审查委员会副主xi的身份,把这个奥斯卡最佳编剧给绑到广电部门任职。
不过如今,自己也已经大有收获,现在很多人对主旋律的认识确实狭隘,该文扩展了思路,提出“与普通观众生活贴近的”、“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讴歌人性人生的”等更大的内涵。
什么叫定义啊?
就是甭管怎么变,定义都是标准,换一句话,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艾部长盯着这句话,确保没有政治性错误,才提笔写了句:“文章颇具价值,请XX同志审阅。”
…………
不光是在广电部门内流转,方言的《主旋律电影何去何从》也在文化口、宣传口层层审阅。
毕竟,文宣工作不分家。
领导审阅着这篇文章,大为满意,甚至准备在接下来的全国故事片厂长会议上,引用方言文章内的一部分观点,发表一篇题为《关于当前文艺战线的几个问题》的讲话报告。
津津有味地通读了一遍,不禁感慨了句,这小子确实有才,归纳的非常周全。
谁敢说人民群众不重要?谁敢说人民群众不是主旋律?
定义的浅不要紧,但服务对象绝对不能出错,更不能漏掉。
于是乎,他叫过秘书,问:“会议的发言稿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
“看看这个,把我画圈的那些部分用到稿子里,主旋律不论过去还是未来都不能含糊!”
…………
《主旋律电影何去何从》在《大众电影》杂志上一经发表,不但在内部引发不小的波澜,更是在外界,尤其在电影界爆发惊天骇浪,也大大地提振了支持主旋律商业化、娱乐化阵营的士气和信心。
而在《中国电影周报》编辑部,赵宝华砰地把杂志拍在桌上。
甚至于面部扭曲以至于眼镜腿滑落,卡在了鼻梁上。
他之所以要帮滕进贤设计“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之所以要在主旋律题材座谈会上,公然地跟方言打擂台,争论“主旋律”,就是为了挑起争论,抢夺话语权,打造电影界权威。
这可是自己进步的绝佳良机!
没准还能踩着方言的肩、窃取方言这个“主旋律”首倡人的果实继续往上爬!
可偏偏方言从中横插一脚,直接断了自己的进步之路,说到底“主旋律”的最终解释权并不在自己手里,哪怕主旋律就是“虚头巴脑”的概念,哪怕再怎么定义,主旋律依然是虚的。
而且方言写得很取巧,与其说定义,还不如说给主旋律划了个范围。
同时举轻避重,把电影界讨论的矛头从“商业片”、“娱乐化”,巧妙地转移到主旋律的题材。
现在普遍认知,主旋律是革ming题材、传记题材,此文一出,人们一看,哦,这么说也对。
人民群众怎么能不算?真善美、正能量当然也必须算!
如此一来,范围就扩大了,论战的火药味也减少了,话语权和解释权又重归方言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