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门下走狗(二合一) (第1/2页)
第二天,方言和姜坤、陈佩厮三人准时地出现在谌蓉家的门前。
在一阵阵叩门声后,门很快地就被打开了,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个看上去吊儿郎当的男人。
方言一眼就认出他是《我爱我家》里的额“贾志新”,这个角色可是梁佐特意为他弟弟梁田量身定做的一般,一样的不务正业,一样的玩世不恭,但心地也同样地不坏,而且相当地热情好客。
“姜坤老师,您来啦,我妈可在屋里念道了……”
梁田注意到姜坤背后站着的方言、陈佩厮和朱时茅,几乎脱口而出地喊出三人的名字。
声音之大,瞬间回荡在整个屋子里,一下子就惊动了正在准备茶水的谌蓉。
甚至于,忙于创作的梁佐也脚步匆匆地从书房里跑了出来。
“方老师!”
“你们好。”
方言打了声招呼,然后向谌蓉说:“希望谌老师不要介意我们冒昧的打扰。”
谌蓉道:“不会,当然不会,只不过我没想到姜坤同志会把你们也给请来。”
“我这也是为了请他们帮我来改编相声本子。”
姜坤说,方言、陈佩厮三人都是小品的创始人,本身都具有出色的喜剧创作功底。
“大家都别站着了,快请坐吧。”
谌蓉让众人坐下的同时,叮嘱梁佐、梁田去泡茶拿点心。
见哥俩风风火火地跑进厨房,方言上下地打量了下,整个屋子里只有梁佐母子三人,父亲和妹妹都不在家,然后又见他们风风火火地跑了出来,殷勤地招呼陈佩厮、朱时茅等人喝茶。
姜坤也显然是低估了这一家人的热情劲,余光里瞥向正在和方言他们套近乎的梁佐和梁田。
特别是梁田,紧紧地抓着陈佩厮的手,努力向他介绍自己对电影的热爱和表演上的各种想法。
“咳咳!”
梁佐假装咳嗽了声,示意梁田矜持一些。
然而,梁田却似乎完全没听见,像是在心里憋了很久一样,一股脑地把自己对电影对喜剧的抱负宣泄给自己的偶像听,毕竟,陈佩厮如今已经通过春晚小品在全国大红大紫,而且还通过电影《瞧这一家子》和《夕照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电影演员,自然而然就成了梁田最合适的倾诉对象。
“我原以为你们一家都从事文学工作,你弟弟也会和你一样。”
方言把目光投向梁佐。
“方老师,我也不是没想过。”
梁田不以为然地说,因为自己曾经听不懂家里人讨论的东西,于是想要拼命地融入,所以有段时间就努力地看书写,指望能听懂他们的聊天,但最后才认清自己跟文学这辈子都不可能不沾边。
梁佐想方设法地遮掩道:“梁田也非常优秀,不过就是除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外,对其他的丝毫提不起干劲,所以没能坚持到最后,可对于电影,对于表演,他真是投入了一百二十分的热情。”
“是啊,我想着反正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电影表演,都属于文艺事业,所以就由着他去!”
谌蓉也跟着为小儿子帮腔了一句。
朱时茅、姜坤等人自然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方言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你想要拍电影?”
“想,太想了,方老师,只要能给我拍电影的机会,不管什么样的角色我都愿意演。”
梁田语气突然激动了起来。
方言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把话头抛给了陈佩厮,“你怎么看?”
陈佩厮沉吟片刻,既是被梁田的热情所感动,又是看在谌蓉、姜坤等人的情面上,便答应在即将开拍的喜剧电影,《二子开店》里给他安排个角色,“不过我有言在先,这个配角的戏份并不多。”
“够了,够了,能有个角色让我演,我就心满意足了!”
梁田高兴得全身都在颤抖,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喜悦,一个不停地向众人表达感激之情。
这个不着调的小儿子一直都是谌蓉的一块心病,眼见他步入最喜欢的电影行业,不禁开怀大笑。
姜坤、陈佩厮他们一开始并没有觉察到方言的用意,只当是顺手帮谌蓉一个小忙,但见方言委婉地跟谌蓉说,《减去十岁》这本并不适合改编成相声本子时,才意识到这是先卖给她一个人情。
毕竟,都推荐她的小儿子去拍电影了,总不能因为这档子而迁怒于姜坤、方言他们。
果然也不出方言的预料,谌蓉虽然略感遗憾,但很快就欣然接受。
梁佐这个好大儿还不忘补刀,“妈,您看,我就说您这太文学了,能改编成电影,却未必适合改编成相声。”接着不忘毛遂自荐道:“方老师、姜老师,想改编相声您得看我的。”
姜坤道:“我们正有此意!”
此话一出,立刻让谌蓉、梁田母子三人大为震惊,面面相觑。
梁佐张大嘴巴,以为自己是听错了,“姜老师,您是说您相中了我的?”
姜坤如实地解释说,“我虽然没有看过你的作品,但我相信方老师,他可是向我极力地推荐你的,说你的作品有不少都适合改成相声,有关于耗子的、有小伙子掉进老虎洞和老虎聊天的……”
梁佐一个激灵,“方老师!!”
方言拍了下出神的他,“别光顾着看我,赶紧把你的那些作品拿出来,让我们好好地挑一挑。”
而谌蓉明显比梁佐这个当事人还急,倘若大儿子的能有幸被方言、姜坤他们改编成相声,然后在春晚这么大的舞台上播出,足以让梁佐这个无名小辈在文学界、曲艺界等领域里出名一把。
“快!你快去你房间,把你那些统统地拿出来,给方老师、姜老师他们好好看看!”
“诶!”
梁左快去快回,从房间里带回了一堆。
方言粗粗一扫,第一眼就从书堆里找到那本《虎口遐想》,这可跟前世的相声截然不同。
本身是篇模仿西式的意识流,讲的是小伙子掉进老虎洞,在生死之际进行了几番走马灯。
从一开始萌生出荒唐的“打虎”冲动,然而在恐惧之下,打虎之心瞬间消失。
接着回顾起自己的一生,人生无成,事业无成,死前还战战兢兢,然后越想越偏,从社会现象,到神仙宗教,想无可想的时候,群众恰好地想出了“解皮带”的点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